凌晨3點半,孩子們到北山市場批發(fā)蔬菜,大家忙著討價還價。
今年暑假,很多同學都在參加夏令營、上興趣班或跟著父母外出旅游開眼界,而渝北區(qū)的林香利和林子杰姐弟,卻和他們的10個姑表兄弟姐妹,到農(nóng)貿(mào)市場賣菜體驗生活。他們體驗了艱辛,也收獲了喜悅,更懂得了父母賺錢不容易。
凌晨三點,孩子們排隊洗漱,開始一天的忙碌。
12個孩子 最大的21歲最小的10歲
18日晚,重慶晨報記者趕到璧山區(qū)銀山路鳳凰城小區(qū),孩子們正在開每晚都要進行的例行總結(jié)會。12名孩子,男女各半,年齡最大的21歲、最小的僅10歲,都是從小學四年級到大學三年級的在校學生。他們圍坐在一起,對當天的賣菜情況進行總結(jié),并討論第二天如何進菜。
他們手中都拿著紙和筆,分別將自己寫好的心得,當著大家的面大聲念出來,年齡最大的吳治霖則會對總結(jié)進行點評。不管是念完心得還是點評結(jié)束,大家都會報以熱烈的掌聲。
15分鐘的總結(jié)會很快結(jié)束,孩子們各自洗漱后去房間就寢。記者看到,每個房間要住6個人,除了床鋪上可睡下4個人外,剩下的兩個男生打地鋪,兩個女生則睡在飄窗上。
林香利今年18歲,剛高中畢業(yè),馬上就要上大學了。弟弟林子杰12歲,在星光學校就讀。家庭條件不錯的姐弟倆,原本和父母住在渝北新牌坊附近,璧山是他們的另一個家。
其他10人中,除了兩人在璧山城區(qū)外,另外8人來自姐弟倆的老家永川何埂鎮(zhèn)農(nóng)村。
為何想到將兄弟姐妹召集到一塊賣菜?林香利說,與每年暑假父母帶著他們旅游相比,她和弟弟覺得社會實踐更有意義,“不僅增強了家族凝聚力,也以親身經(jīng)歷的方式感受到了父母的艱辛和不易。”
接近凌晨5點,進菜組運回當天銷售的蔬菜。
凌晨3點 兵分兩路著手準備
19日凌晨3點,手機上急促的鬧鈴聲響起,所有人翻身起床。不到10分鐘,他們便集體洗漱完畢,來到樓下集合。起得太早,大家都睡眼惺忪,不住地打著哈欠、揉著眼睛。
之前10多天的賣菜經(jīng)驗告訴他們,起得越早,進的菜就越新鮮,價格也要便宜一點。
看到人員全部到位,林子杰的表哥林龍把借來的金杯面包車開出車庫,他先送吳治霖帶隊的一組兄弟姐妹前往向陽農(nóng)貿(mào)市場搶占臨時攤位。對于他們來說,能否占據(jù)一個好的臨時攤位,直接關(guān)乎到一天的收入。
隨后,林龍開車到4公里外的北山農(nóng)貿(mào)市場,批發(fā)當天銷售的蔬菜。林香利姐弟和林龍一組。
凌晨3點半,北山農(nóng)貿(mào)市場早已車水馬龍。面包車、三輪車、摩托車和板車,將原本就不寬敞的市場門口擠了個水泄不通。菜販們的吆喝聲、批發(fā)蔬菜的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每天上午,孩子們在農(nóng)貿(mào)市場擺攤賣菜。
批發(fā)進貨 貨比三家討價還價
下車后,林龍把講價、記賬的任務交給林香利。大家先轉(zhuǎn)了一圈,大概摸了一下市場行情。在靠近市場入口處,他們停下了腳步。他們面前,一位婆婆賣著板車上的絲瓜、青椒和茄子。
“絲瓜好多錢一斤?”
“3塊不講價。”
“兩塊錢一斤賣不賣?”
“自己家里種的,沒打農(nóng)藥。”
“我們才賣3塊錢一斤,便宜點嘛。”
一番軟磨硬泡,婆婆同意了。除了絲瓜,他們還買下了全部青椒和茄子。蔬菜買齊裝車,已接近凌晨5點。
清晨6:30,孩子們往菜上灑水,保持新鮮。
吆喝賣菜 一上午賺了不到90元
清晨6:30,農(nóng)貿(mào)市場陸續(xù)有顧客。趁著這個空檔,他們可以短暫打個盹休息一下。吳治霖去外面的包子鋪,買了一袋發(fā)糕回來,每人還有一瓶礦泉水。但是,因為起得太早,大家都沒有什么胃口。
12人分成4個小組,每組3人。3個小組在攤位上售賣,剩下的1個小組機動,負責去沿街的餐館推銷,看到哪個組忙不過來,他們也會增援幫忙。
攤位上賣菜,要特別注重美觀。除了個大的菜擺上面,還要保持色澤鮮艷,不斷往上面澆灑自來水。
鄰近攤位的關(guān)系也要處好,上午蔬菜旺銷時,不能和臨近的攤位相互殺價。孩子們的大聲吆喝,吸引了不少顧客。他們已經(jīng)像個賣菜的“老把式”,有時為顧客多加個塑料袋,抑或少算個零頭,顧客走時會特別表示感謝。
上午11點過,蔬菜售賣一空。他們軋賬發(fā)現(xiàn),這一天的利潤還不到90元。
晚上,孩子們圍坐在一起總結(jié)當天的賣菜情況。
賣菜體驗 很累,但很有收獲
孩子們告訴記者,干完這天(19日),他們就結(jié)束暑期的賣菜體驗。接下來,他們準備去萬盛黑山谷耍兩天并住上一晚。為了這個目標,他們洗衣做飯都是自己動手,菜也將就吃當天沒賣完的。
孩子們說,他們賣菜12天,利潤總計1500多元錢,最多的一天賺了500多元,最少的一天還不到90元。本錢是他們12個人湊起來的,每人200元。
“長這么大,第一回拿著自己掙來的錢旅游。很累,但很有收獲。”林香利姐弟倆告訴記者。
孩子們展示每天的賣菜總結(jié)和感悟。
攤販評價 這么能干的城里娃不多見了
商戶和買菜市民如何看待這群賣菜的孩子?商戶們坦言,通過10多天的相處,他們覺得這些孩子很乖、很能干。
60歲的劉家碧說,她的孫子和這群娃娃年齡差不多。暑假期間,孫子成天只曉得耍游戲,不是耍手機,就是耍電腦。
“娃娃們不僅生意做得活套(靈活),嘴巴也很甜,‘婆婆、爺爺、叔叔、嬢嬢’叫個不停。”75歲的吳天中夸贊道。
“鄉(xiāng)壩頭(農(nóng)村)常見,城里娃能這樣吃苦耐勞的不多見。”吳天中說,最讓他感動的是,孩子們見他年齡大,還時不時大聲地幫他吆喝,他忙不贏的時候還會主動幫忙搭把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