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原標題:榕首座“光影沉浸式”博物館向公眾開放

福州首座“光影沉浸式”博物館向公眾開放

如今修繕后的愛國路2號

福州首座“光影沉浸式”博物館向公眾開放

愛國路2號二樓展廳

福州首座“光影沉浸式”博物館向公眾開放

美國友人參觀愛國路2號

□東快記者 劉興 實習生 徐曉婷 文/圖

百年煙臺山,愛國路2號在萬科聯(lián)合文物保護專家、國內外優(yōu)秀建筑設計單位等多方合力修復之下,搖身一變成“歷史文化博物館”,以另一種方式“回歸”,開啟煙臺山的百年復興……近日,東南快報記者走進這座“博物館”,跟隨著影像中的偉人,踏著吱吖作響的地板,走他們走過的路,體驗他們曾有過的生活,進行一次歷史的時光之旅……

福州首座“光影沉浸式”博物館

觸摸煙臺山滄海桑田

曾參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英國倫敦館設計的香港匯德施建(UnionTechServicesLtd)設計團隊,此次帶著“感知生活”的理念來到愛國路2號,運用科技呈現(xiàn)方式為福州打造出首個“光影沉浸式”博物館,讓歷史從科技的角度重現(xiàn)煙臺山百年的芳華。據(jù)設計團隊介紹,“感知生活”的設計理念意在強調震撼性的展現(xiàn)、強烈的真實感與強大的燈光互動,讓參觀者能夠身臨其境。

走進愛國路2號,斑駁的老墻,古樸而昏黃的燈光讓人仿佛穿越回百年前。左側第一個展廳的墻上掛著一面大屏幕,觸發(fā)沙發(fā)旁的古董臺燈,煙臺山由古至今的歷史長卷便在屏幕中舒展開來,帶您從唐朝“海上絲綢之路”走至未來的“一帶一路”。展廳左側墻上18個相框模樣、大小不一的屏幕儼然形成一墻“萬國建筑博物館”——五口通商、十里洋行、十七國領事風云、百年商埠繁榮……大小雙屏聯(lián)動,代替枯燥無味的假顆粒板展覽,一張張過往的記憶照片悉數(shù)道來。

移步下一個展廳,純白色仿古制桌椅襯托精致的老古董,煙臺山的人與事,在這里得到完美的詮釋,柜子上擺放著不少煙臺山老物件:梳妝鏡、時鐘、古董勺……每一次觸摸,小屏幕就呈現(xiàn)對應的講解;每一次觸摸,都是一次與歷史的對話。展廳中間擺放著一張正方形的餐桌。輕觸桌面的按鈕,桌布瞬間變成了屏幕,煙臺山百年前人們精致的西式生活畫面漸次鋪開,以投影的方式呈現(xiàn)眼前。

抬眼,壁爐上方孫中山、林森、林徽因等每一位與煙臺山頗有歷史淵源的名人故事,都通過多媒體手段一一呈現(xiàn)。“將來會在展臺上放一本紙質書,參觀者每翻動一頁都會有豐富的多媒體資料呈現(xiàn),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據(jù)工作人員介紹,再往里走的第三個小展廳用來展示煙臺山最新的資訊,以及進行老照片的展覽。

在愛國路2號,通過與金屬古董的親密接觸,便可讓歷史場景一幕一幕浮現(xiàn)眼前。在這里,歷史不僅僅是平面的文字與圖像,更多了一種表達方式,沉浸其中,用思維去感知歷史,顯得更為立體與深刻。

保留、傳承、創(chuàng)新,續(xù)寫歷史

每個修繕細節(jié)都是對記憶的尊重

據(jù)悉,愛國路2號的修繕方案是由福建清華院、AIM愷慕建筑設計、香港匯德施建等國內外設計單位共同努力,秉承“保留、傳承、創(chuàng)新”的理念,遵循安全性和可逆性等原則,以最小干預的做法保護建筑的多樣性,將前期功能定位、本體修繕方案結合室內設計與展覽設計一體化考慮,并由倉山區(qū)文體局委托的省級專家團隊進行審批驗收。

修繕最重要的就是保留建筑風格的原貌和多樣性,為了使外廊墻面的歷史痕跡得以保留,負責室內設計的AIM愷慕建筑美國設計總監(jiān)Wendy女士參考慕尼黑阿爾特斯繪畫陳列館、柏林新博物館等著名歷史建筑的設計手法,并沒有將整體墻面進行粉刷,而是采用可拆卸大玻璃將建筑墻面進行參觀界限分隔,既保證參觀視角,又能提升文物觀賞性。室內墻面或墻柱也采用“半新半舊”的處理方式,粉刷一半,保留一半,強烈的視覺對比增添了撫今追昔的歷史感。

據(jù)悉,修繕前,建筑內的百葉窗什么顏色都有,紅的、綠的……特別雜亂。為了考究它原本的顏色,設計師翻看墨爾本大學關于煙臺山的館藏資料,還和專家一同前往全國各地的美國領事館考察,發(fā)現(xiàn)各地相關建筑都是沿用了白宮的建筑元素,最后確認整體外窗顏色應該是全白。而為了尋求當年屋內門板的顏色,工程師在文物專家指導下選用了一塊塊廢棄的門板,一層層往里刮,直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顏色為橄欖黃。作為前期定位成策展空間的修繕建筑,創(chuàng)新也是必不可少,比如說“黃銅門套”,就是在每一扇門外做了一些簡單的固定設計,秉承可逆性的原則,未來是可以完全拆除的,并不損壞建筑本身。

為了探尋當年愛國路2號建筑的原貌,設計師們還走訪周邊居民。如今修繕起來的露臺就是在走訪中從他們那獲得的重要信息。當年,二樓的露臺年久失修,下雨便漏水,而露臺下便是這棟樓的主路口,居民覺得很不方便,要么修要么拆,但是修的價格更貴,因此便決定將露臺拆掉。而當年的壁爐對于原住戶來說沒有什么用,每一間屋子基本都看不到壁爐的痕跡,無法探究原始樣式。慶幸的是,在一樓一間當年被當做“儲藏室”的小屋里,發(fā)現(xiàn)了唯一被保留下來的壁爐。每一處修繕的細節(jié),看似理所當然,但都是采用“樣板先行”反復驗證的方式,確定無誤后,再做大面積施工,每個修繕的細節(jié)都是對歷史記憶的尊重和紀念。

從2015年10月拿到這塊地,開始選擇第一棟修繕的老建筑,進行修繕方案的研究,到2017年9月底對外開放,歷經(jīng)700多天的精心打造,愛國路2號以煙臺山歷史博物館的全新功能向公眾開放。“剛開放時,人相當多,但建筑物的承載有限,同時容納太多人,對于建筑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害。甚至不少愛美的女士穿著高跟鞋進來參觀,對建筑老地板都會造成破壞。”目前,愛國路2號參觀需要進行網(wǎng)絡預約,市民可以掃描門牌二維碼或登錄官方微信公眾號,填寫相關信息,預約參觀時段。據(jù)負責人介紹,“目前,每天約有200人的參觀流量,每組預約號一般限制5人以內,同一時段限制5組人。為了互不干擾,參觀者還可以下載APP,戴上耳機就能同步聽到講解。”

幾易其地的領事館見證百年煙臺山

鴉片戰(zhàn)爭后,福州成為首批開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煙臺山因其地理位置逐步成為福州對外開放交流的最前沿,先后有17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隨后,一批風格多樣、造型精美的近代中西建筑拔地而起,洋行、教堂、醫(yī)院、學校相繼落地。由此,煙臺山便有了“中西建筑博物館”的美稱,奠定了“萬國建筑博物館”的建筑風貌和獨特的環(huán)境特色。直至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各國領事撤離,建筑物才逐漸改作他用。

美國領事館1854年在樂群路開設,根據(jù)老建筑百科記載,美國領事館開始是采用租住方式住在樂群路上。咸豐四年,美國政府正式向福州派出領事,設立領事館。

一直到1893年,美國駐福州領事薩米爾.葛爾錫還在為沒有一套產(chǎn)權歸屬的領事館辦公地而發(fā)愁,曾十分急切地向美國政府申請購買當時的怡和洋行(今愛國路2號),為此多次寫信給當時美國的國務卿,并一再和洋行商洽價格,但最后美國政府并沒有同意購買。

美國領事館在洋行的辦公時間長達二十幾年。此后購置了位于今天麥園路84號福建省衛(wèi)生廳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內的建筑作為辦公地,該建筑為磚木結構兩層樓房。門窗高大,采光通風條件極佳,現(xiàn)為福州衛(wèi)生學校圖書館。另一座華人員工宿舍為紅磚木結構西式三層樓。這里是美國政府擁有產(chǎn)權的最終地址。

美國商人在清末最初主要從事茶葉貿易,后期轉向經(jīng)營木材、面粉、樟腦以及金融產(chǎn)業(yè),隨著甲午戰(zhàn)爭的爆發(fā)和受辛亥革命等影響,他們在福州的經(jīng)營逐漸被日本取代,漸次撤離福州,到1949年以前,在倉山的美國人已經(jīng)悉數(shù)離開。建國后,這里便被當做民居使用,入住的20多戶居民根據(jù)生活需求改變了它的空間格局和使用功能。

據(jù)萬科負責人介紹,決定選擇愛國路2號作為修繕的第一棟老建筑,除了它的歷史底蘊和地理位置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建筑風格。它是一棟純西式的老建筑,融合了三種建筑風格:古典主義風格、巴洛克式風格以及殖民地式外廊建筑風格。

責任編輯:陳錦娜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西山居國風造景游戲《東方:平野孤鴻》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