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2021年02月22日第20版)
春節(jié)到來,在南方的很多鄉(xiāng)村、城鎮(zhèn),人們首先想做的事就是掛紅燈籠。紅燈籠在門前掛起,心里立刻生出年的色彩和味道來。天氣再冷,身心也是暖和的。
我的家鄉(xiāng)在東南沿海的一個漁鎮(zhèn),古時因山上遍植梅花,得名梅城,又稱梅花鎮(zhèn)。凜冽的海風和梅香交織成這里過年時的獨特味道。但要說到色彩,除了大海的湛藍,淺灘的碧綠和梅樹的嫣紅,最奪目的,就是漁家門前懸掛的風燈了。
在我的記憶里,每當看到處處風燈高掛,就知道春節(jié)來了。整個漁鎮(zhèn)一片紅火,一家家、一戶戶,紅對聯(lián)、紅福字、紅窗花、紅繡結……鮮艷奪目。傍晚,站在海岬高處,看漁鎮(zhèn)陸續(xù)亮起一盞盞風燈,就像是一條條鮮活的紅鯉,在夜空中暢快地游著。風燈透出的紅光,暖融融的,把海岸、村廓、房屋點綴得錯落有致。海風吹過,飛紅點點,更顯出一片別樣的風韻。
聽父親說過,風燈原是鎮(zhèn)上人家的一種照明工具。以前,梅花鎮(zhèn)作為福州軍事要塞和省會門戶,人員過往頻繁。人們晚間出行需照明用具,遂使燈籠業(yè)一直興盛。記得小時候,我在街上就見過許多燈籠作坊,里面影影綽綽,只見竹篾舞動,鐵絲纏繞。還記得,那些燈籠是用竹做成骨架,造型以八角形為主,套入細小的木制蠟燭底座,外罩用的是半透明且有韌性的拷貝紙。先將紙切割成長方形,而后線描圖案,畫的都是生動活潑、惟妙惟肖的海中生物,還有山水、花卉,之后再進行上色與裱褙。
一盞盞風燈制成后,掛起時,燭光燃亮,透出一只只靈動、活脫的魚蝦蟹類,看得人目不轉睛,仿佛一眨眼,它們就會蹦爬到海里去。稔熟的工藝,精美的制作,每每吸引著行人圍觀挑選。閑時,店里的伙計還會每人挑上二十多盞風燈,穿街走巷地吆喝:“買風燈,快來買風燈咯!”或趁夜趕到鄰近的文嶺、金峰等地去叫賣,步聲遙遙,燈影綽綽……
鄉(xiāng)村鬧元宵時,鄉(xiāng)親們會帶風燈出游,還伴有舞龍燈、高蹺、舞獅、閩劇伬唱以及“十番”伴奏等,祈求平安。那時剛上小學的我,也總在元宵節(jié)夜幕降臨后,用小木棒興奮地提著紅彤彤的風燈,沿著窄窄青石巷去伙伴家玩。一路上,遇到無數(shù)挑燈的少年;交錯中,那閃爍的火苗與單純的童心一同跳動著。
有意思的是,家鄉(xiāng)的風燈還有別名,漁民都叫它“風不動”,這是漁民在外捕魚時為它起的名字,即祈盼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囊馑肌_@種風燈,自然要特殊加工——燈的底座為厚實的紅柴短圓柱,燈罩用篾絲編制,呈圓鼓形,外罩一層麻紗布,紗布的四周寫上“漁利大獲”四個紅字,再用桐油漆刷,防雨防潮。這種上有鉤掛,下有底槽的“風不動”,成為漁民在外時極為可親的依靠——無論漁船夜行,還是岸上篷寮的生活,或是夜晚加工魚貨,那暈紅閃亮的光芒,映照著一張張勤勞勇敢的黝黑臉龐,也映照著大船艙上金晃晃的“船頭壓浪”“開路先鋒”等船聯(lián)……我每每想起它,便仿佛看見父親當年在“風不動”燈前,與他的一船鄉(xiāng)親們忙碌的身影,聽見了他如海浪般爽朗的笑聲。風燈給予鄉(xiāng)人的溫暖,永遠定格于梅花鎮(zhèn)的記憶之中。
如今,梅花鎮(zhèn)的春節(jié)燈籠,除了風燈原有的制作方式外,還綜合了繪畫、剪紙等工藝,利用木、藤、麥稈、綾絹等材料,創(chuàng)制出各種新樣式的花燈。每逢喜慶良辰,鎮(zhèn)上的街道、商店、公園和漁家宅院的門口,都會掛起花樣翻新的燈盞。夜晚來臨,一盞盞燈籠亮起,喜氣洋洋,瑞氣滿滿。登上雄偉壯觀的望海樓,俯瞰山下梅城,海波低語,島礁隱現(xiàn),燈盞透亮,光彩四射,古鎮(zhèn)美景,盡收眼底。
(簡梅)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市八成民企建立工會組織2021-11-24
- “人防課”進地鐵站 提升市民防空意識和能力2021-11-24
- “食話食說榕城行”首站起程 為市民普及食安知識2021-11-24
- 福州市政府召開重大項目月度協(xié)調會議2021-11-24
- 八閩文旅精華匯聚一館 2021福建旅游交易會在榕開幕2021-11-24
- 共建“海絲文旅” 共繪美好藍圖 ——海絲國際旅游節(jié)啟動儀式暨文旅合作高峰論壇側記2021-11-24
- 聚焦數(shù)字化 探索新路徑 文旅合作高峰論壇產(chǎn)業(yè)發(fā)展分論壇觀察2021-11-24
- 讓文化與旅游“深度約會” 文旅合作高峰論壇文旅融合分論壇觀察2021-11-24
- 推動福州率先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全面邁向國際化系列報道之一:產(chǎn)業(yè)興盛 鍛強實力2021-11-24
- 第七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jié)啟動2021-11-24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