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羅源:把檔案館變成“聚寶盆”

工作人員整理保護畬家祖圖。

羅源:把檔案館變成“聚寶盆”

畬家祖圖局部。

羅源:把檔案館變成“聚寶盆”

一頂畬族花轎被放置在“檔案說畬族”展廳中央。

羅源:把檔案館變成“聚寶盆”

游文良研究畬語的手稿

游文良的遺愿實現(xiàn)了

羅源縣檔案館最近火了,因為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檔案說畬族”主題展廳。它是該館經(jīng)過近兩年的努力征集畬族相關文化藏品打造完成的,堪稱羅源畬族文化的“聚寶盆”。

“能把我畢生研究成果交予檔案館,我死也可以放心了。”這是畬語研究大師游文良老人2020年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話。他情系畬族鄉(xiāng)音60多年,工作后走遍福建、廣東、浙江、江西等4個省的20多個畬語代表地,對畬語展開全面深入的研究,并用國際音標標注畬語詞匯,搶救一度瀕危的畬語,成為畬語研究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專家之一。老人最大的心愿是,他的手稿能讓后人在研究畬語時有據(jù)可查。

“游文良老先生是畬族文化傳承的守望者。”羅源縣檔案館館長游寶枝介紹說,當年,羅源縣曾想安排游文良擔任縣財政局局長,他卻主動提出要到縣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繼續(xù)做學術研究工作。

“我很支持父親捐贈手稿這個做法,因為畬語是畬族文化的精華所在,由檔案館專門保存,將大大有利于畬族文化的傳承。”游文良的兒子游晗說。據(jù)了解,游家共捐贈出版專著21冊,手稿近300卷,音頻磁帶28盒,證書12本,影集1冊,還有發(fā)音記錄卡片1297張。

“對這批手稿進行檔案分類規(guī)整后,我們會聘請第三方公司進行錄入、掃描,建立畬族語言檔案資料庫,為民族文化和少數(shù)民族語言研究打造資源庫。”在游寶枝看來,保護好畬族語言,不僅是為了完成游文良的遺愿,更是為擴大檔案的傳播度,讓更多人感受了解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化的魅力。

手稿在巧手中得以修補

為及時修復和完整保存游文良的珍貴手稿、磁帶、著作等,羅源縣抽調(diào)兩名檔案專家開展此項工作。為期兩年的修復分類工作目前已進入尾聲。

“修復手稿需要三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干這活的大多都是娘子軍。”在檔案館的“修裱室”內(nèi),工作人員拿著刷子靜靜忙碌著??h級檔案業(yè)務專家、鑒江鎮(zhèn)檔案員何巧英介紹,游文良的部分手稿始于上世紀60年代,很多破損程度較大且散亂,修復和分類規(guī)整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秉承尊重手稿的初心,他們不追求裝裱的“美觀性”,而是力爭還原手稿面貌的“真實性”。

“與游老先生研究畬語的艱辛不易與堅守執(zhí)著比起來,我們的這份付出不值一提。”縣級檔案業(yè)務專家鄭耀潤說,這份手稿檔案資料成果在畬族檔案中具有唯一性和珍貴性。為發(fā)揮這批檔案的特殊價值,羅源縣檔案館還申請了省級國家重點檔案搶救與保護項目專項經(jīng)費15萬元,開展檔案整理、掃描、目錄著入、修裱等工作。

“藍家祖圖”有了新家

開山履歷祖圖、開山履歷祖圖公據(jù)、畬族族譜……2021年以來,羅源縣檔案館將挖掘、保護與傳承畬族民間文化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標,不斷迎來各類畬族文化新藏品。

去年4月,起步鎮(zhèn)黃家灣村浿頭村畬族祖圖被人們“請”進了羅源縣檔案館。據(jù)了解,黃家灣村不僅是革命老區(qū)村,也是畬族遷徙的重要中轉(zhuǎn)站。這幅寬約43厘米、長達18米的祖圖,誕生于清咸豐七年(1857年),主要材料為上好土布,以工筆國畫呈現(xiàn),距今已有166年歷史。

“平時祖圖都是用袋子裝著放在鐵柜子里保存,只有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舉行祭祖活動才拿出來供奉。”黃家灣村的村干部告訴記者,村民們商議同意后,將祖圖、祖圖公據(jù)、各地族人捐物捐資名單和族譜這4件“寶貝”捐贈給縣檔案館。“從此,資料有人管了,也方便后人查看。”

“開山履歷祖圖及其他兩件藏品都為土布所制,修復難度較大。”羅源縣檔案館副館長鄭瑤汀說,檔案館現(xiàn)已完成仿真復制工作,后續(xù)還會求助多方修復機構(gòu),盡最大努力將其修復完整。

檔案化身永久記憶

羅源縣檔案館搜集畬族文化遺產(chǎn)進行保護的過程,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也感動了許多捐贈者。展覽柜上一本本雷氏、鐘氏畬族族譜,《山哈弄?!穭”臼指搴汀懂尲疫^年》剪紙作品等藏品,都是來自羅源縣原縣長黃國敏等熱心人的捐贈。

縣方志辦原主任吳順良捐贈了畬、漢族譜共21冊。他介紹說,方志、族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chǎn),畬族的族譜對于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延續(xù)具有積極意義,這不僅有利于進一步豐富館藏,還能更好地實現(xiàn)史料、資料的保存和資源共享,發(fā)揮這些珍貴族譜的價值和作用。

“我只有把這些作品交給檔案館,才能確保在有人想要了解畬族是如何過年時有跡可循。”82歲的羅源剪紙非遺傳承人朱學舜說,他從小就癡迷剪紙,現(xiàn)今已堅持了70余載。他捐贈的一套《畬家過年》剪紙作品共12幅,展現(xiàn)了畬家的釀年酒、制糍粑、祭祖看祖圖、驅(qū)瘟神搖竹等過年民俗。朱學舜說,將這些寶貴的作品存入檔案館里并向公眾展示,是將其傳承的最好方式。

這些曾經(jīng)歷經(jīng)滄桑的畬族文物,以后都將由縣檔案館小心保管,成為永久的回憶。“不管是畬語手稿還是其他的畬族文物,我們都希望這些‘寶貝’能在良好的環(huán)境和先進的技術下保存。日后,我們會繼續(xù)將更多藏品進行仿真復制用于展覽,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再次開發(fā),做到存歷留憑,為日后服務。”游寶枝說。(記者 郭斌 通訊員 劉舒婷 劉其燚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近50名福建旅客自泉州赴金門旅游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quán)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quán),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quán)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