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龍巖新聞
分享

上杭新發(fā)現罕見正負模保存的恐龍足跡化石

16日,記者從上杭縣自然資源局了解到,上杭恐龍足跡化石保護工作又有新進展,新發(fā)現了罕見的正負模(對板)保存的恐龍足跡化石。

此次新發(fā)現地點位于上杭縣臨城鎮(zhèn)龍翔村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東側,并與之相鄰。記者在現場看到,由于巖體滑塌,原地露出大量新的化石標本,這其中就有一對正負模對板保存的恐龍足跡化石(右圖),兩邊的凹凸足跡一一對應,猶如一套打開的模具。

據在現場考察的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員介紹,這個正負模對板出露的化石標本面積近15平方米,上面保存蜥腳類和獸腳類等多種恐龍足跡,包括恐龍行走時留下的行跡,還有一些清晰的對稱波痕構造,代表湖相沉積環(huán)境。這么大面積正負模同時保存的恐龍足跡化石在國內甚至國際上其他地方目前尚未被發(fā)現。

汪筱林介紹,之前國內外發(fā)現的恐龍足跡化石大多屬于侏羅紀和早白堊世,上杭發(fā)現的恐龍足跡屬于晚白堊世,代表了恐龍滅絕前最后階段的活動遺跡,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之前發(fā)現的恐龍足跡化石大多只有凹下的一個面,或是凸出的一個面,凹凸面同時出現非常罕見。上杭新發(fā)現的晚白堊世正負模保存的恐龍足跡化石,填補了這一空白。

據同在現場考察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王寶鵬初步統(tǒng)計,這對化石上集中了6種恐龍的30多個足跡,保存的數量、清晰度也是罕見的,對研究晚白堊世恐龍的生活習性、生存環(huán)境等都具有特殊意義。

上杭恐龍足跡群化石于2020年11月被首次發(fā)現,是我國發(fā)現的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之一,也是我省恐龍相關化石的首次發(fā)現。目前,已清理發(fā)現多種恐龍足跡類型,并至少發(fā)現4個層位,證明恐龍在這個地區(qū)有較長的生活史。

(記者 張杰 戴敏 通訊員 林斯乾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看見數智福建:5G-A、AI等加速賦能八閩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