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項目“蜈蚣閣” 陳滄山 攝
東南網(wǎng)5月17日訊(本網(wǎng)記者 盧超穎)一根長4.2米的鋼釬,穿腮而過不留血跡,平衡撐起鋼釬兩個多小時;光著腳丫從燒得滾燙的炭堆上踩過,或者一腳踢開,竟不被燙傷……16日,如此扣人心弦的民俗特技表演在廈門海滄逐一亮相,引來無數(shù)驚嘆與喝彩。
當天,重修開放的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恢復舉辦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大型繞境巡安文化節(jié),來自海峽兩岸的閩南文化專家、民俗藝陣、海滄鄉(xiāng)賢、海內(nèi)外信眾等齊聚一堂,共襄盛典,共祭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是北宋名醫(yī)吳真人,他醫(yī)術(shù)精湛、慈懷濟世,深受愛戴。福建是保生大帝信仰的發(fā)源地,保生大帝在臺灣分靈廟多達數(shù)百座,有信眾數(shù)百萬人。
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間的滄江三都瑞青宮,供奉著廈門唯一一尊黑臉保生大帝。清朝時,不少當?shù)孛癖娖筮^海到臺灣,隨之請去了瑞青宮保生大帝的香火,令瑞青宮成為不少臺灣保生大帝宮廟的祖廟。
“火鼎公婆”表演 陳滄山 攝
今年的巡安文化節(jié)吸引了來自海峽兩岸的26個表演方陣、上千名信眾參與,蜈蚣閣、竹竿舞、踢火、火鼎公婆等傳統(tǒng)非遺表演上演了一場“大比拼”,讓整個海滄街道熱鬧非凡。
國家級非遺項目“蜈蚣閣”被觀眾認為最別具特色。據(jù)悉,“蜈蚣閣”最長曾達到120節(jié)、全長376米,經(jīng)認證是世界上最長的“蜈蚣閣”。而迎神時的“踏火”也極具觀賞性,人們抬著保生大帝神像踩上滾燙的炭堆并踢開炭火來回跑,腳底竟然無恙。
此外,作為瑞青宮特有的(乩童)鋼釬穿腮民俗特技表演一亮相,現(xiàn)場驚叫聲此起彼伏。這個自古流傳下來的民俗一年才表演一次。據(jù)說,古時鋼釬最長一丈二(不到4米),而最近幾年瑞青宮都增加難度系數(shù),將鋼釬延長到4.2米。不僅如此,表演者平衡撐起鋼釬,并隨著繞境香隊站立兩個多小時而不覺累,不禁讓人嘖嘖稱奇。
“參加這個活動,看到很多閩臺共有的民俗表演,感覺特別親切,就像回家一樣。”在廈門臺胞管銓說,雖然在臺灣看過很多類似表演,但在大陸觀看原汁原味的又是另外一種感受,尤其是離家有段時間后,更覺得倍解鄉(xiāng)愁。
現(xiàn)場民俗表演 陳滄山 攝
據(jù)海滄區(qū)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瑞青宮管委會董事長林合安介紹,在瑞青宮內(nèi)還留有一篇出自清代著名文人呂世宜之手的石刻碑記。祖籍金門、生長于廈門的呂世宜,曾在臺灣板橋林家任教二十年,被譽為臺灣金石學宗師和“圖書館之父”。這篇碑記是他遺文中唯一一篇涉及保生慈濟文化的碑記。
“瑞青宮歷史悠久,傳承文化的同時還聯(lián)系著兩岸民眾的情感。”廈門市非遺保護中心專家組組長陳耕表示,閩臺文化同根同源,兩岸的民間交流有利于民眾溝通感情、傳承文化。對于臺胞以及海外游子來說,每年的巡安文化節(jié)就是一種鄉(xiāng)愁,召喚著他們回來尋根問祖、傳承文化。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廈門:兩岸少兒美展接力開展2021-06-22
- 廈門:處方藥、退熱止咳藥不得網(wǎng)絡銷售2021-06-22
- 淘車二手車落子廈門 本地二手車市場將添活力2021-06-21
- 海滄隧道試通車 廈門迎來“四橋兩隧”時代2021-06-18
- 廈門翔安馬塘村:三美融合 奏響鄉(xiāng)村振興“協(xié)奏曲”2021-06-18
- 2021藝術(shù)廈門博覽會17日-20日在廈舉辦2021-06-18
- 廈門一市民舉報偷越國(邊)境案件線索獲獎1.5萬元2021-06-18
- 探索大型商圈消防安全管理新途徑 廈門消防構(gòu)建“防護圈”2021-06-17
- 拎包入住 廈門提供144套房定向租給大學生2021-06-17
- 廈門?同安:82家勞務中介參加規(guī)范勞務中介活動培訓2021-06-17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探索大型商圈消防安全管理新途徑 廈門消防構(gòu)2021-06-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