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樹葬區(qū)向逝者敬獻鮮花
東南網(wǎng)4月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文 常海軍/圖)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廈門各大墓陵園迎來了熙熙攘攘的祭掃群眾,共接待現(xiàn)場祭掃群眾28萬人次。
其中,假期第一天,正逢清明節(jié),當日現(xiàn)場祭掃群眾11萬人次,車輛1.1萬輛次;假期第二天,現(xiàn)場祭掃10.5萬人次,車輛1.3萬輛次;假期第三天,現(xiàn)場祭掃群眾6.6萬人次,車輛0.8萬輛次。
鮮花祈福憶故人,緬懷情深意更濃。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清明期間,在薛嶺山陵園,綠蔭環(huán)繞、青草茵茵、繁花似錦的生態(tài)葬區(qū)受到不少市民的關注。
在草坪葬/樹葬生態(tài)葬區(qū),自2023年投入使用以來,目前已有22名逝者骨灰落葬于此。一棵郁郁蔥蔥的榕樹下,每日都有親屬和市民早早就來敬獻鮮花。“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的詩句被鐫刻在樹旁,向逝者表達了深深的敬意與緬懷。
中國高等教育學科創(chuàng)始人、廈門大學資深教授潘懋元,是第一位落葬于此的逝者,這棵榕樹也由他捐贈。“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的選擇仍然是‘教師’。”榕樹下,潘懋元老師的這句話被永久留在這里,紀念他對中國教育事業(yè)的貢獻和為生態(tài)葬作出的表率。
他的親屬龔先生,手捧著一束菊花,來看望這位尊長。“潘老師是我的姑父,他一生作了許多的貢獻,走后也用這種方式落葉歸根,是我們的榜樣。這個清明節(jié),不光我們親屬來祭拜他,他的很多學生也都來看望恩師,你看,那些菊花都是學生們送的,大家都非常尊敬和緬懷潘老師。”龔先生說。
旁邊的花壇葬區(qū),也陸續(xù)迎來了不少市民和家屬的祭拜。花壇邊,吳先生領著兒子和孫女,帶著一束鮮花、一包餅干,莊重地佇立在前。“這里安葬著我的父親,他生前特別愛花,也非常支持生態(tài)葬,所以,2021年11月廈門推出第一批花壇葬的時候,我便把父親葬在這里,圓了他的心愿。”吳先生說。
目前,廈門已為135名逝者舉行了花壇葬,采用無碑深埋方式安葬,逝者“不留名、不留灰”,安葬不收費。
此外,自2008年廈門首次舉辦集體海葬活動以來,迄今共舉辦集體骨灰撒?;顒?9次,2096名逝者骨灰撒入大海。2014年起,民政部門對逝者為本市戶籍,或安放證、安葬證上的持證人為本市戶籍的實行費用免除。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清明集中祭掃開始臨時專線開通2024-03-26
- 晉江:綠色文明 風雨中迎來祭掃高峰2023-04-06
- 祭掃引發(fā)森林火災 福州一男子被判刑三年九個月2023-04-06
- 預約祭掃被提示先人姓名有敏感字? 網(wǎng)友笑稱:改名要本人到場么?2023-04-03
- 清明祭掃高峰到來,福建多地創(chuàng)新祭掃服務形式2023-04-02
- 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園接受祭掃預約2023-03-30
- 福州12家重點祭掃場所實行分時分批預約祭掃 可通過“e福州”登記2023-03-30
- 清明將至 祭掃新風帶火鮮花市場2023-03-29
- 清明節(jié)假期各地祭掃活動安全有序2021-04-07
- 泉州今日進入掃墓期提前預約勿聚集2021-03-25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