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莆田新聞
分享

“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在校時間變長,在課后服務時間里進行怎樣的課程設計,才能讓孩子們既不疲憊,又有所樂、有所獲呢?莆田市城廂區(qū)第一實驗小學立足于滿足學生個性化、差別化、實踐性的學習需求,高效統(tǒng)籌校內外優(yōu)質資源,“上新”具有本校特色的“菜單式”課程方案,進一步豐富育人內涵,讓學生體驗做中學、學中樂、樂中智的童趣課后服務。

“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使用垃圾桶時,遇到過什么困擾?是不是經常想要是垃圾桶能自動打開就好了,那你們知道這運用了什么科學原理嗎?”在“飛飛博士造物記”社團課上,陳東旭老師正創(chuàng)設生活化學習情境,帶孩子們沉浸式走入科學世界。學生們對課堂上的科學小知識充滿了好奇,隨著老師的不斷提問與互動推進,孩子們驚喜地發(fā)現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和科學知識都是息息相關的,這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

“我宣布:動手時間到啦!現在你們可以利用桌上的教具包,自己實踐操作了!”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孩子們迫不及待地開始拼裝起來,互相提問回答、互幫互助。組裝零件、安裝馬達、連接線路,不一會,一堆零件通過孩子們的“魔法小手”搖身一變成了“智能垃圾桶”。打開開關,待電路板紅燈閃爍結束后,“開了!它自動打開了!”,實驗成功的孩子們紛紛發(fā)出感嘆、興奮不已。

“延時”有品、“雙減”不簡,莆田這所學校課后服務走“新”更走“心”

“雙減”以來,城廂區(qū)第一實驗學校圍繞教學質量提升、五育融合發(fā)展需求,將各具特色的科學實踐活動納入課后服務項目,著力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這種動手動腦的科創(chuàng)課程,引導學生廣泛參與探究實踐,通過學思結合、寓教于樂、寓學于趣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孩子們自覺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科學興趣,提升科學素質。” 城廂區(qū)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謝智孟表示。

勞動實踐課授課老師游麗玲告訴記者,在教學過程中,他與學生的距離更近了,發(fā)現了很多孩子的閃光點。有些孩子完成作品后會開心地和老師分享,當老師夸贊他真厲害時,孩子的眼里閃著光,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對孩子來說是一針莫大的“強心劑”。“孩子現在越來越自信,就像‘小宇宙’被點燃了一樣,平時學習的勁頭也更足了。非常感謝學校給孩子搭建這么好的平臺,呵護孩子天賦成長。”學生家長說。

“延時”有品、“雙減”不簡,莆田這所學校課后服務走“新”更走“心”

“完美通過障礙順利飛行!”無人機教室里,五年級的柯瑾琦同學正在展示無人機繞障飛行,這是他通過學習硬件搭建和操作知識完成的一個項目。“以前我在公園看見別人玩無人機,覺得很難操控,特別酷炫!在參與社團后才知道,原來只要勤加練習,一點也不難!” 柯瑾琦激動地說,日后一定會刻苦練習,希望明年有能力參加比賽,也為學校帶回一份大獎!據了解,在今年的“全國青少年信息素養(yǎng)大賽華東賽區(qū)(福建)地區(qū)賽”中,學校共十位同學獲獎,其中兩位同學獲得省一等獎并晉級國賽。在無人機課堂上,孩子們種下對藍天的向往,寄托著對飛翔的渴望,學校也逐步形成了“愛科學、學科學、勇創(chuàng)新”的良好氛圍。

“延時”有品、“雙減”不簡,莆田這所學校課后服務走“新”更走“心”

科技制作類、體育運用類、勞動技能類、音樂藝術類、益智閱讀類、書法繪畫類……如今,城廂區(qū)第一實驗小學共開展個性化課程50余門,全校1800余名學生參與其中。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不僅開闊了學生視野、陶冶了學生情操,而且啟迪了學生思維,發(fā)展了學生個性特長,真正做到了“延時”有品,“雙減”不簡,為冬天的校園增添了幾分活力!

“我們將順勢而進,不斷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拓展課后服務形式,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將這一好事做實、實事辦好,讓同學們都能在城廂區(qū)第一實驗小學這片充滿陽光和希望的沃土上,收獲快樂、茁壯成長……”城廂區(qū)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謝智孟說。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谷雨時節(jié)老人注意防病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