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一個月前,患有800度近視的王先生經歷了驚險一幕——踢完一場球賽,竟發(fā)現(xiàn)自己右眼的下半部什么也看不見了,王先生立刻到醫(yī)院就診,被診斷為視網膜脫離,索性及時手術“轉危為安”。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眼科醫(yī)師張甫梟提醒,針對近視眼患者特別是高度近視患者,應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過于劇烈的運動。

右眼飄黑影 男子踢球時視網膜脫離

王先生今年四十歲出頭,前段時間報名參加了單位組織的足球比賽。一群足球愛好者在綠茵場上釋放著熱情,揮灑著汗水,氣氛熱烈。就在這場比賽中,王先生卻突然感到自己右眼前有黑影飄過,有時是團狀,有時為點狀,直到足球比賽結束,他發(fā)現(xiàn)右眼的上半部分視線正常,但是下半部分卻什么也看不見了!感覺不妙的王先生立刻到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就醫(yī),醫(yī)生診斷他為視網膜脫離。經過手術治療后,王先生的視力開始逐漸恢復。

為何會發(fā)生視網膜脫離?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眼科醫(yī)師張甫梟表示,高度近視是引起視網膜脫離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數(shù)據(jù)顯示,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者,視網膜脫離的幾率比普通人高7~8倍。”張甫梟說,高度近視者眼內結構發(fā)生變化,眼球逐漸擴張變大變長,而視網膜發(fā)育成熟后面積是固定的,隨著眼球外壁鞏膜的擴張,視網膜會被牽拉得越來越薄,變薄的視網膜就好比一件薄衣服,容易撕裂,繼而導致視網膜出現(xiàn)“破洞”,眼睛里的液體就會從“破洞”灌進去,導致視網膜脫離。“高度近視的人在進行劇烈運動,例如跑跳、打球,或玩游樂項目,如坐過山車、跳水、蹦極時,急速轉彎、向下俯沖等動作都可能使眼球變形,相當于眼睛挨了一記重拳,視網膜極易脫離。劇烈運動時難免發(fā)生撞擊,眼球在一瞬間發(fā)生變形,玻璃體不能順應外力,其基底部與球壁分開,容易產生視網膜鋸齒緣離斷,造成脫離。”

白領群體 視網膜脫落的越來越多

張甫梟表示,隨著年齡增長,眼睛玻璃體逐漸液化、變性,并伴有各種視網膜變性,視網膜脫離的風險也隨之增加,“視網膜脫離多見于40至70歲的中老年人,多數(shù)有高度近視。”但近年來,視網膜脫落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有研究顯示,白領群體中,視網膜脫落的人越來越多,“電子輻射、長時間用眼等對年輕人的視力影響非常大。”張甫梟說,“特別是原本就近視的人,眼軸比正常人長,血液供應不好,一旦眼睛過于疲勞,可能發(fā)生視網膜脫離。一般來說,長時間使用電腦、財會、設計等從業(yè)者是高危人群。”此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如不及時治療,到晚期就會出現(xiàn)牽拉性視網膜脫落。

張甫梟提醒,除了在生活中做到愛護雙眼,注意正確用眼姿勢,飲食上根據(jù)個人實際情況,適當多吃胡蘿卜、豬肝等對眼睛有益的食物外,針對近視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視(成人近視度數(shù)大于600度,兒童近視度數(shù)大于400度的屈光不正),應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過于劇烈的運動,如打籃球、騎馬、跳水、拳擊、快速跑等。

提醒

視網膜脫離不及時復位將造成視功能不可逆損害

視網膜脫離后,視網膜感光細胞得不到充足的營養(yǎng),如不及時復位,視網膜將發(fā)生萎縮、變性,造成視功能不可逆損害,因此要早診斷、早治療,一般早期癥狀為突然出現(xiàn)大量黑影,視力急劇下降或視物遮擋感。“有視網膜脫離史的人,視網膜會變薄且脆弱,約10%的患者會再次發(fā)生,因此一定要避免勞累,保證充足睡眠,別過度用力(如劇烈咳嗽、提重物、用力排便、揉眼睛)等,坐飛機前最好咨詢醫(yī)生。”張甫梟表示,視網膜脫離復位手術后,視力恢復相對困難,因此建議60歲以上人群、高度近視者以及糖尿病患者應避免劇烈活動,不要過度用眼,減少眼球的激烈活動,每年做一次散瞳檢查眼底。

高危人群

長時間使用電腦、財會、設計等從業(yè)者是視網膜脫落高危人群

如何護眼

注意正確用眼姿勢,飲食上根據(jù)個人實際情況,適當多吃胡蘿卜、豬肝等對眼睛有益的食外,高度近視者避免過于劇烈的運動。

責任編輯:陳錦娜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兩岸嘉賓聚首陜臺會共話交流合作——“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