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城管開出190張罰單 哪些問題最突出?

伴隨著垃圾分類的新政實施,上海城管執(zhí)法部門也同步展開了執(zhí)法。數據公布,7月1日到7月6日,城管總共開出了190張罰單。

被罰最多的是未按規(guī)定分類投放,占問題總數的55%,其次為未按規(guī)定設置分類容器,占35%,而亂扔堆放垃圾占比9.2%。按地方來看,問題最多的則是商場,超過六成的單位罰單來自商場。(66%),其次為企事業(yè)單位(35%)、居住小區(qū)(32%)、醫(yī)院(16%)、學校(10%)、黨政機關(6%)。

垃圾開190張罰單什么情況?上海垃圾分類為什么開出190張罰單

分類垃圾桶和垃圾袋銷量大增

做好垃圾分類,先要準備好裝備,最近,買分類垃圾桶的上海人多了起來。某網購平臺數據顯示,6月最后一周垃圾桶銷量,同比去年上漲五成。不過,即使在家分好了類,出門扔垃圾,還要準備好接受拷問。

志愿者“靈魂拷問” 幫忙分類

“這是什么垃圾?”,這是垃圾分類志愿者劉阿姨這幾天逢人便問的問題。上海市靜安區(qū)陜西北路上的晶華苑小區(qū)共有664戶居民,靠著4名垃圾分類志愿者,居民對垃圾分類也越來越熟練。盡管多數居民投放前會自行干濕分類,但總不免有人分類不當,這時候就得靠志愿者人工二次分揀。高峰時段,裝滿一個垃圾桶大概只要15分鐘。劉阿姨們要第一時間換上空桶。這份辛苦,居民們看在眼里。大家從最初撤桶時的不理解,到現在開始支持配合志愿者的工作。

還有居民感覺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還享受到了垃圾分類帶來的福利。一位上海市民張女士表示,小區(qū)明顯干凈了,而且可以用垃圾分類換來的綠色賬戶積分兌換毛巾牙刷等日用品。

外賣平臺數據:無需餐具的訂單量大幅增加

改變的還有外賣愛好者們,原來吃完直接一包扔掉已經成為歷史,餐具肯定要單獨處理。某訂餐平臺的數據顯示,7月1日到7月4日,“無需餐具”訂單量環(huán)比6月同期,增長了149%。7月起在上海地區(qū),某訂餐平臺的餐具數量也成為了必選項,選“無需餐具”的訂單量比之前大幅增長。

垃圾開190張罰單什么情況?上海垃圾分類為什么開出190張罰單

9城市已出臺管理條例 納入法治框架

目前,46個重點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太原、長春、杭州、寧波、廣州、宜春、銀川九個城市已出臺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46個重點城市中,80%以上對垃圾分類采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比如,在重慶,四色垃圾桶已在不少小區(qū)“就位”,居民們已經開始慢慢適應。

垃圾開190張罰單什么情況?上海垃圾分類為什么開出190張罰單

對個人和單位違規(guī)投 明確處罰

違規(guī)怎么懲罰?46個重點城市中,有25個城市明確了對個人和單位違規(guī)投放生活垃圾的處罰,針對個人違規(guī)投放,多數城市最高罰200元,單位違規(guī)投放或隨意傾倒堆放生活垃圾的,最高處以5萬元罰款。

太原、銅陵、杭州等城市還對違規(guī)投放垃圾增加了信用懲戒措施,違反規(guī)定,且拒不改正,阻礙執(zhí)法部門履行職責的,相關信息將被依法納入個人單位的信用檔案。

怎么能查到亂丟垃圾的人?

在云南昆明,印有單位名稱和垃圾分類二維碼的可降解垃圾袋會按照單位名稱發(fā)放到各個辦公室,如果有人將垃圾分錯了,相關部門就可以根據上面的名稱和二維碼完成追溯。

垃圾分類 防范“雨過地皮濕”

買分類垃圾桶的居民多了,點外賣無需勺子、筷子等餐具的訂單也多了,自覺把垃圾分好類的市民更多了……一周來,上海扎扎實實推進垃圾分類,取得的效果實實在在。這說明,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上海打響了頭炮,而其他地方也需要行動起來。垃圾分類不是一陣風,而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制度安排;也不局限于少數人、少數企業(yè),而是面向全社會,這就提醒我們,推進垃圾分類不能止步于“雨過地皮濕”,停留于一時一地,而需要全社會都有緊迫感,始終鉚足勁、繃緊弦、拉滿弓。

責任編輯:林晗枝

相關閱讀
關鍵詞: 垃圾開190張罰單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機構報告:2024年連鎖餐飲在中低線城市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