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4月13日電(吳冠標)“在德化這片土地上,我感受到了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在臺灣陶藝教師李詩維眼中,德化陶瓷不僅是藝術瑰寶,更是連接兩岸文化的重要紐帶。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是世界陶瓷之都,閩臺兩地陶瓷文化淵源深厚。明代便有德化人入臺建窯燒瓷,產品暢銷臺灣。臺灣知名陶瓷產地鶯歌鎮(zhèn)同德化一樣,至今仍保留著祭窯神的傳統(tǒng)民俗。
出于對陶瓷藝術的熱愛,李詩維2015年辭去在臺灣的工作,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19年畢業(yè)后,她選擇入職位于德化的泉州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目前在該校的工藝美術研究院進行陶瓷文化研究與陶藝教學。
李詩維在高雄中山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時,曾有幸走訪多個臺灣陶瓷大師工作室,看到了匠人們聚精會神地守在窯爐前,用火、柴、泥等創(chuàng)造出一件件作品。“我被他們的匠人精神感動,為這種‘火’和‘泥’交融的藝術而癡迷,并決心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李詩維說。
來到德化后,李詩維看到了與臺灣陶瓷行業(yè)不同的“風景”。“德化陶瓷產業(yè)成熟,工人分工精細,能批量生產優(yōu)質產品。而且,這里在保留傳統(tǒng)制瓷技藝的同時,積極融入現(xiàn)代設計理念,讓德化白瓷煥發(fā)出新的魅力。”
平日里,李詩維熱衷于奔赴各地開展田野調查。她用心記錄著砌窯師傅們構筑龍窯的每一個細節(jié),仔細觀察匠人燒制瓷器的每一個步驟,仿佛在與歷史對話、與藝術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李詩維則致力于將德化傳統(tǒng)制瓷技藝與現(xiàn)代教學理念相結合,努力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陶藝人才,為兩岸陶瓷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近期,李詩維正帶領學生以“乞龜祈福”民俗為主題,創(chuàng)作陶瓷作品。“泉州、澎湖兩地多年來聯(lián)合舉辦的‘乞龜’活動,是閩臺歷史文化互動的見證,更是兩岸同胞情感聯(lián)結的象征。我們希望以此為主題,展現(xiàn)兩岸間的友好關系。”
“期待未來能有更多臺灣陶藝工作者來到大陸,大家共同探索陶瓷文化的無限可能,用手中的泥土和火焰,創(chuàng)作出更多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特色的陶瓷作品。”李詩維說。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臺胞服務資訊盡在海峽導報2025-04-14
- 逢甲大學校友會福建分會成立2025-04-14
- 一周看臺:“要五毛給五十”,賴當局何其可悲2025-04-14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大學舉辦港澳臺學生就業(yè)暨實習專場招聘會2025-04-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