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探訪四川德昌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

熊國秀展示火草麻布。 劉忠俊 攝

正午時分,清風徐來,山谷里的樹葉沙沙作響。在四川德昌縣南山鄉(xiāng)杉木溝村的空草地上,身著艷麗民族服飾的傈僳族人,踩著由葫蘆笙吹出的歡快樂調,跳起了“嘎且且撒勒舞”(意為來跳美好的舞蹈)。德昌傈僳族因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小,至今保留著傳統(tǒng)的“火草織布”技藝。

“以前條件不好,傈僳族人沒有衣服穿,就用從山坡采來的火草葉撕下背部的膜,把火麻桿剝下皮后,分別捻成線,再用織布架織成布。”63歲的熊國秀是村里的退休教師,也是《傈僳族民間傳說》的傳承人,她告訴記者,火草織布技藝十分獨特,編織時有兩梭,一梭為火草線,一梭為麻線,然后交織而成。

探訪四川德昌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

傈僳族婦女正搓麻線。 劉忠俊 攝

整個制作過要經過采、撕、割、曬、淋、泡、理、漂、繞、紡織等20多道加工環(huán)節(jié),每一道工序都是靠婦女的雙手來完成??椧患路ㄉ虾脦讉€月。制成的火草麻布綿軟潔白,結實耐磨,冬暖夏涼。熊國秀牽起自己的白褶裙跟記者打趣道:“這條裙子是(上世紀)70年代我自己織的,現(xiàn)在比你年紀還大,照樣穿不爛。”

“以前的傈僳族姑娘必須要會織火草麻布才能嫁人,因為不會織布就不能負擔一家人的穿衣。”熊國秀說,不論是彩虹一樣的腰帶,像白云一樣的白褶裙,還是傈僳族人不離身的花掛包,都要由婦女親手制作完成。因此,傈僳族有“傈僳女兒不勤快,傈僳男兒無衣穿”的說法。

探訪四川德昌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

傈僳族婦女正在織布。 劉忠俊 攝

由于火草布制作工藝紛繁復雜,加上科技時代的沖擊,火草織布技藝也面臨著現(xiàn)代傳承的問題。熊國秀說,火草織布曾出現(xiàn)過二三十年的斷代,出現(xiàn)了很多傈僳族人不會織布的現(xiàn)象。這讓老人痛心不已。

上世紀80年代起,熊國秀開始致力于傈僳族文化的保護和收藏,僅服裝她就收藏了100多套。2015年,熊國秀參加第五屆成都國際非遺節(jié)時受到啟發(fā),回村后立即著手籌備組建了德昌縣國繡傈僳火草麻布制作專業(yè)合作社,組織傈僳族婦女,利用山區(qū)豐富的火草、火麻資源,使用傳統(tǒng)紡織工具和技藝,批量生產火草麻布衣裙、頭帕、挎包等物,并制作口弦、葫蘆笙等民族樂器。

如今,合作社生產的產品不僅外銷到成都、廣州、臺灣等地,為山區(qū)傈僳人脫貧致富開辟一條道路,也讓不少傈僳族婦女重新學習了火草織布技藝,讓民族文化得到了傳承和保護。

35歲的賀才秀終于擁有了第一件自己親手制作的民族服裝。她告訴記者,從小就十分羨慕別人會織火草麻布,但由于是孤兒,無人教授織布技巧,加入合作社后才學會了火草織布。她說:“雖然制作工序非常復雜,但作為傈僳族人,能穿上自己做的衣服非常自豪。”

“火草織布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的是傈僳族人的智慧。”熊國秀告訴記者,自己的心愿是“希望通過保護和傳承,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歡純天然的火草麻布。”(作者 劉婷 鄒立楊)

責任編輯:趙睿

相關閱讀
關鍵詞: 火草織布 傈僳族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報告顯示蘇丹五歲以下兒童急性營養(yǎng)不良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