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每年6月的第二個周六是我國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日。為提高人們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動全社會廣泛參與文物保護,上周六,一場文化與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天工巧奪鐘神秀──非遺與工藝美術大師珍品展”在津沽記憶博物館開展。

據了解,目前,天津市有數十項國家級“非遺”項目、百余項市級“非遺”項目,其中不少源于濱海新區(qū)。津沽記憶博物館作為中新天津生態(tài)城首家津味兒民俗主題展館,開館一年多來,先后策劃舉辦了多場“津沽記憶文化講堂”系列文化交流活動,目前已成為傳承津沽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陣地和文化地標。在“文化與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活動當天,津沽記憶博物館邀請了多位“非遺”傳承人到場,開展“非遺”與工藝美術大師珍品公益展、藝術大師座談會等活動,讓市民有機會“零距離”接觸高端“非遺”文化,深入了解“非遺”、自覺參與保護“非遺”。

作為津派花絲傳承人,王鵬介紹說,津派花絲最早在唐朝就能找到記載,明清、民國時期發(fā)展到高峰,形成一種中國傳統(tǒng)鑲嵌工藝,過去服務于帝王將相,用于鳳冠霞帔,慢慢地通過傳承,逐步走進尋常百姓家。不過,現在學習這門技藝的人越來越少。“‘非遺’需要我們在傳承和保護的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很多東西在時代變化后進行創(chuàng)新,能重回百姓視線,煥發(fā)全新的光彩,我特別希望‘非遺’能從保護轉向發(fā)展,只有這樣,這門技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李治邦告訴記者:“天津在‘非遺’傳承中有很多資源,這些年全國的‘非遺’視角轉移到天津來了,‘非遺’最重要的是見人、見物、見生活,這次活動讓‘非遺’和我們的生活融合在了一起,希望今后的‘非遺’活動在濱海新區(qū)越來越多。”(記者王睿)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天國:拯救2》新截圖公布 前作狩獵機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