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魚拓,讓魚在紙上活起來

魚拓制作中(非成品)

魚拓,讓魚在紙上活起來

魚拓制作中(非成品)

魚拓,讓魚在紙上活起來

春江第一魚拓

一張宣紙,幾種黃綠中國畫顏料,三小包脫脂棉,一條富春江大魚……幾樣毫不相關的東西組合到一起,你能想到什么?

杭州富陽場口鎮(zhèn)人金廣庭和他請來的尹老師用這4樣東西,復原出一項古老技藝——魚拓。

宣紙上的大鳊魚“活”了

昨天,金廣庭一大早就來到杭州——他新得了一條7斤重的大鳊魚,專程請尹老師去富陽拓印。

尹舒拉老師,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水畫知名海內(nèi)外,自創(chuàng)的魚拓功夫更是一絕,“我的魚拓方式和千島湖的魚拓有所不同。千島湖那邊是將魚身涂滿墨汁,再蓋上宣紙,用手一抹2分鐘就能完工,我的魚拓作品至少要2個小時。”

尹老師隨身攜帶了一個神秘的小包,里面放著中國畫顏料、噴水壺、脫脂棉做成的拓包,這些是魚拓需要用到的工具,“我的魚拓作品深淺濃淡,虛實轉(zhuǎn)換,都靠這個了。”

要拓的大鳊魚是從富春江漁民手中買來的。為了新鮮不破壞魚形,在尹舒拉準備拓印的前一刻,大鳊魚依然活蹦亂跳,“先用鹽給魚摩擦一遍,用紙吸走魚的粘液,接下來就是把魚敲暈。魚必須沒有意識,一旦它亂動,魚拓的宣紙就沒法用了。”

鋪上一層柔軟的富春江宣紙,輕輕覆蓋在魚身上。青瓷碗中呈放了黃、藍、黑、棕四種顏料,尹老師拿起拓包輕輕沾取一點,按壓幾次淡化顏色。順著鳊魚的身體曲線,尹老師在宣紙上輕輕拍打起來,“拍打要有節(jié)奏,重一次,輕兩次,其中的轉(zhuǎn)換要細心體會。”

只要把握住拓包的節(jié)奏,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和魚自身的體態(tài),一切將會水到渠成。

按壓幾次,鳊魚的魚尾、側鰭從宣紙一面透出黑青色。與臨摹存在細微差別不同,宣紙上連側鰭上的細微分割線與鳊魚實體都分毫不差,“魚拓要了解魚的結構,比如在畫上更黑的地方是最突出的部位,淺的地方是扁下去的地方,對應著魚脊梁和魚肚,選擇的顏色就不同,不可以任性瞎選。”

尹老師在拓魚眼時分外小心,“全黑的魚眼難看,保留出一汪水靈靈的眼白,魚才像是有了生命。”

魚拓最后一關,是讓宣紙離開魚的身體。從上午10點開始,一直到下午2點鐘魚拓結束。4小時的時光讓宣紙和鳊魚難舍難分,一個不小心,扯的過程中宣紙就會破。尹老師一邊吹氣,一邊慢速拉開宣紙。

想留住富春江里所有的魚類

金廣庭在富陽經(jīng)營著一家鄉(xiāng)間民宿,經(jīng)常會有書畫文化人來這里聚會,因此結交了很多文化界朋友,也認識了會魚拓的尹舒拉夫婦,“一次閑聊中,大家談到用什么方式能夠保護場口的漁業(yè)資源,尹舒拉的夫人做過漁村文化保護。她提議,為何不用魚拓試一試。”

金廣庭直言當時很觸動,他沒有接觸過這種形式,就很想試試。

魚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宣紙把魚的身形拓印出來,細致到魚須,精確到每一塊鱗片。

常見的魚,金廣庭不敢麻煩尹老師,直到一次契機出現(xiàn)。10多天前,富陽魚民捕獲了一條長1.38米、重20.5公斤的野生鯰魚。大鯰魚一出現(xiàn),金廣庭忍不住了,正是一個魚拓的好時機呀!

8月30日晚上,他把尹老師請到富陽。8月31日,這條大鯰魚以“春江第一魚拓”的形式亮相場口。

照片也能清晰保留魚類資料,保存魚類資源何必要用魚拓這么費勁?

金廣庭打了一個比喻,“新生兒出生那一刻,小腳都會被留存做腳模。每個人的身體紋路都是獨一無二的,終生不變。每條魚也一樣,也有自己獨特的肌理紋路。魚拓可以清晰保留魚的身體痕跡。我們想要把富春江里面的魚類都拓印起來。這既可以是一種魚類資料的收集,又可以充當一個魚拓美術館的展品。”

富陽區(qū)文創(chuàng)部主任徐忠很看重魚拓的意義,他告訴記者,魚拓彌補了一個文化缺口,打開了一個新的文創(chuàng)思路。9月底在場口舉行的江鮮大會,文創(chuàng)部打算把魚拓作為一個固定項目,展出魚拓作品。(浙江在線記者 章然)

責任編輯:趙睿

相關閱讀
關鍵詞: 魚拓 富春江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拜登簽署近9000億美元國防授權法案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